率先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政务(便民)信息公开网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阳光政务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万名社会各界代表,对市直各部门机关作风进行民主评议……这些做法是浙江省宁波市推进权力阳光运行的生动实践。
经过几年的努力,宁波市紧紧围绕阳光用权、阳光监督、阳光预防等环节,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终于走出了今天这条阳光运行、惠民利民的新路子。
阳光用权,晒出权力运行流程图
“我的项目涉及用地规划许可、建筑方案、绿化设计、消防设计等4项手续,在以前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办完。实行‘项目协同审批’后,5个工作日就能办结。我们可以在网上查询审批进度,网络还会自动发送办结通知。”某公司办理项目审批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项目协同审批不仅让办证提速,连申报材料也大大简化了。
项目协同审批,是宁波市今年新推出的一个服务举措。宁波市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涉及餐饮、文化娱乐、修理、金属制品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宾馆、洗浴等7类行业的审批制定了一个整体方案。只要满足方案所要求的条件,审批即全部通过,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打包审批”。
作为第一批行政审批试点单位,宁波市积极完善审批流程,主动晒出权力清单,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逐步精简到425项,1924项市级部门行政权限下放到各县(市、区)。此外,该市还率先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政务(便民)信息公开网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阳光政务信息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审批中心等平台建设,全方位为市民提供各类服务。
阳光监督,编织权力运行监督网
近日,在宁波市各乡镇(街道),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中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候选人“双承诺书”,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关注。
与其他承诺书不同的是,“双承诺书”不仅有履职承诺,还有辞职承诺:村干部当选后,只要出现辞职承诺中所列情形的,由乡镇(街道)党委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承诺书即作为本人的辞职申请书启动辞职程序。这一举措不仅建立了不称职干部辞退机制,更为群众监督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围绕构建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控链条,该市积极探索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科技监督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在群众监督方面,该市通过实行廉情公示制、新任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使权力运行到哪里,群众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构筑综合评标专家智能化管理体系,实行标后评估、指纹考勤,实现了招投标监管由事前向事中、事后延伸。在政府采购领域,构建涵盖预算编制和执行、采购组织和政府实施、资金支付、评审专家管理、网上采购的统一平台,使采购效率大大提高,年均资金节约率近15%。
阳光预防,打造权力运行“防火墙”
出版廉政文化丛书、成立廉政文化研究会、创办廉政文化公益网站、举办廉政文化主题论坛……宁波市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反腐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入实施廉政文化创新工程和精品工程,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和形式,逐步在全市营造出尊廉崇廉的良好氛围。
在面向社会开展廉政宣传的同时,该市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市级领导班子带头到市法纪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参加任前闭卷廉政考试。同时,实行重要岗位廉政风险预防等举措,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宁波市开发运行的“政府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和监管系统”,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审批、招投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规范运行。该系统实现了管理集中化、项目监管专业化、要素配置市场化、运作步骤规范化,被形象地比作政府投资项目的廉政“防火墙”。
在农村,该市制定出台了《宁波市廉情预警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和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运用四个配套实施细则,推出“廉情指数”,量化基层工作和乡镇干部的廉洁程度,对各级各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实行“蓝、黄、红”三色分级预警。2007年以来,全市共启动预警90次,下发各类预警通知书151份,较好地发挥了廉情预警机制的引导、防范和纠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