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招投标中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链”,保障公共资源交易效益最大化,有效防止腐败——
招投标被视为腐败高发领域。合肥市近年积极探索,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链”,编织追溯明确的“责任网”,实现以制度管市场,保证了公共资源交易价值的效益最大化,同时有效防止腐败。
这套“合肥模式”催生出一个繁荣、有序的招投标市场,今年合肥市招投标中心交易项目个数、中标金额以及节约和增值资金三项重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合肥市9部门今年3月联合出台了《合肥市招标投标违法案件联动管理办法》,形成执法合力。那些以为能在招投标中耍些“小聪明”的企业主,如今发现违法行为无法遁形,44家施工单位不良行为被记录,7家单位被作出禁止12个月进场交易的处理,同时在媒体曝光。“让‘红灯’亮在越轨前,把每一个可能的疏漏都用规章制度‘堵’上。 ”合肥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耿延强一言以蔽之。4年不到的时间,合肥市在招投标领域出台了80多个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政府规范、部门操作和行政监察三个层面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打造了一条环环相扣、严实合缝的“制度链条”。
招投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专家评审,在合肥市招投标中心的评标专家库中在库人数已高达4916人,涵盖工程、货物和服务三大类132个专业。招投标中,所有信息均在合肥招投标网站上公布,网站总访问量突破1000万,日均点击率已达5万人次,居市直门户网站前列。任何一家想参加竞标的企业均可直接下载招标资料。通过建立电子辅助评标、投标交费网上支付和结算等系统,实现了“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找关系找网络,不找人员找平台”的新招投标模式。
由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涉及到的部门众多,在制度建设中,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跨行业”措施,将“责任网”编织密实。各有关的行政监管部门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视情节均给予效能处理或党政纪处分。同时,对招投标工作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效能被首次纳入责任追究范畴。如工作人员在交易过程中工作不主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将被问责。
合肥市以制度管理市场,保障了市场交易的扩张,结出了丰硕成果,今年合肥市招投标交易领域不断拓展,文化产权、版权交易、环境能源、农村产权、行政事业单位房屋招租等一个个新领域纷纷选择进入。 1至9月份,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共受理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508个,中标金额32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2%,节约和增值资金124.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7%,不断刷新记录并创新高。
招投标“合肥模式”引起全国关注,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在省内外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一些城市还将工程、产权、土地出让等重大的招投标项目放在了合肥招标投标中心进行。截至上半年,外地市及非市属投资项目进场交易项目70多个,成交总额超过40亿元。
制度创新打造的“阳光平台”,同时堵塞了腐败的缝隙,合肥启动“大建设”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30多亿元,没有一名干部在这些建设项目上倒下来。
(来源:《安徽日报》)
<
新闻动态 |
合肥:制度保障招投标“阳光运行”
发布日期:2010-10-25 阅读次数:39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