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内容

理论园地

“一带一路”冷思考
   发布日期:2016-2-5 9:43:45   
“一带一路”冷思考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随即成为世人热议的焦点。一年之后,中国牵头发起建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丝路基金已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注册,而亚投行经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轮磋商,将于今年6月底签署章程,并在年底前正式成立。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崛起的必然产物,也必然遭遇与中国崛起一样的挑战与阻力。从长远来看,我们当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充满信心,但是我们同样要避免这种信心畸化为一种不切实际的浮夸,鉴于当前国际上复杂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须考虑以下一些基本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吸引力有多大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政府工程,就本质而言不是经济战略而是政治战略。它的目的是重构与我国密切相关的特定区域内的国际秩序,从而改善我国的国家安全大环境,为我国进一步的和平崛起打开局面。这实际上意味着,在一带一路上的许多投资,在经济上回报率是不高的。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跨国经营经验,在概念的吸引下蜂拥“走出去”,很难获得合理的回报。

  当下对“一带一路”比较积极的企业,多数是与基础建设相关的国企,主要依靠价格取胜。目前我国在中亚、南亚的大量投资,其实都是以道路建设、港口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一方面即便这些工程能够盈利,其回本的过程非常漫长,另一方面这些工程能否盈利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疑问。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国企基本上挣的都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贷款。

  目前中国在一些国家的投资,往往因选举变化、环境因素、社会运动、专利纠纷等在国内不常遇到的麻烦,而导致水土不服。资本走出去后需要更多的权益保护,但现在中国政府还不够强势,中国在墨西哥投资的高铁项目、中国在缅甸的多笔投资都遭遇了问题,但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该留出较长的准备时间,对如何抵御这些风险进行学习。

  “一带一路”不是解决我国资本产能过剩主要动力

  中国目前资本和产能已经过剩,走出去是必然,也是中国现在必须要做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一谈到“一带一路”战略,就大谈过剩资本输出和产能输出,这种提法在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靠谱。资本向什么地方输出,以什么方式输出,都是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发生的。不是穷地方、落后的地方就适合过剩资本输出。比如现在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在快速上升,因此将制造业转移到人力便宜的东南亚或印度会很合算,但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于想象。柬埔寨和印尼的人力最便宜,但是柬埔寨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工业园里的企业甚至必须自己发电。印尼的人虽然便宜,但是劳工组织相当发达,而且岛屿林立,交通、电力都极为昂贵。印度的情况就更为复杂,沿海一线虽然人力资源丰富,而且基础建设不错,但是地价非常昂贵,而内陆地区虽然人也便宜、地也便宜,但是基础建设又非常的落后。

  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多数为低收入国家,其中9个国家还是最不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种情况实际意味着,一带一路上的许多国家的投资环境并不令人乐观,相比而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甚至更值得发达地区的过剩资本的进入。因此我们在“一带一路”上花的很多的钱,不是算经济账的,需要算政治账的,是为国家战略这个大方向服务的。

  如何定位我国与“一带一路”他国关系

  任何概念的提出,都有其现实意义与历史背景。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是大国权威的鼎盛时期,但中国与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并不是平等的。丝路并不仅仅是经济交流之路、文化传播之路,在很多时候也是战争之路、征服之路。

  今天一带一路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小国,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平等的伙伴而是我们的藩属。丝路时代的回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一带一路的提法甚至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必须对丝绸之路进行现代性的重构,避免那种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切实打消这些国家的顾虑。
同时,我们也要谨慎处理“一带一路”中的大国关系问题。“一带一路”将带来地区秩序的重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一带一路”上不只中国一个国家有大国理想:西北方向的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是具有强烈大国野心的区域强国,它们对于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中亚走廊有着不同于中国的利益诉求。而东南方向的越南在无可奈何地承认中国的影响力的同时,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南亚的印度正处于崛起之中,它不仅对中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东南亚将很可能成为中国的重要竞争对手。抓不住地区大国,做不到以点带面,就抓不住地区走向的主动权。如何协调与这些大国的关系将直接决定一带一路战略的成败得失。

  如何处理“一带一路”对中美大国之间博弈关系

  在美方看来,出于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等一系列考虑,中国提出陆海并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人民币的海外拓展业务(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海外人民币离岸业务)被美国称为了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而今天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就是由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建成的。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引起了美国的警惕。

  可以肯定,美国必然会在围堵和遏制中国的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上,与中国打一场针锋相对的经济战争。虽然在亚投行的发起设立一事上竭尽全力劝阻其欧洲和亚洲同盟未果,但是美国必然会用TTP、TTIP为手段围绕亚欧大陆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外围遏制围堵和向“一带一路”框架内扩张。以此弱化、排挤、打压中国在这一区域内的作用。同时通过蓄意制造地区军事紧张和地区冲突,使“一带一路”框架内及其观望国家产生动摇,达到减缓甚至阻止“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应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高超的战略设计,它巧妙地转移了大国博弈的焦点,悄然实现了中国的战略转向。然而,该战略能否成功实施,还要看它的运作技巧与拿捏的分寸。崛起的中国正在进入有所作为和使用实力的时代,应多参与国际共享规范和价值的塑造,多强调共赢、多赢、非零和等价值观念,多强调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及其实现方式的包容性特点,努力提高世界各国对和平崛起中国的实力和权威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也才能在未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构建中有所作为。 

 

作者:文 | 吴荣光(熠信投资 副总经理)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