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PPP项目需注意的问题
新闻链接:http://www.chinajsb.cn/bz/content/2015-07/10/content_164548.htm
医疗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的领域。近年来,我国在公立医院改革、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条件、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密集出台的改革政策,更加剧了这个行业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从PPP模式的推广看,可以说国内目前还没有真正落地的公共医疗服务PPP项目,医疗行业尤其是公立医院如何推广PPP还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正在探索的PPP模式主要包括以昆明儿童医院、南通市通州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模式,以深圳滨海医院为代表的服务或管理外包模式,以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为代表的资源共享模式,以广州广和医院为代表的PFI(私人融资计划)模式,以北京上地医院为代表的FBL(筹资—建造—回租)模式,以煤炭总医院、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为代表的ROT(重组—运营—移交)模式等。
总体而言,对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革触及面较广,社会反响较强烈,处理稍有不当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然而,除股份制改造外,目前其他尝试的PPP模式主要仍依赖于公立医院原有核心医疗技术团队,引进社会投资人的资金及管理经验,对于医院学科建设、医技团队的壮大作用有限。
能否探索一种新方式,既能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合作,又不违背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属性,还能合理实现社会资本的利益诉求呢?
笔者在近期参与医疗行业PPP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体会到,存量型公立医院由于具备核心医疗技术团队和品牌优势,受到社会投资人追捧。然而,受制于管理体制及资金实力等因素,很多公立医院引入PPP模式的重要诉求是:引进高效的医疗管理经验和优质的医疗资源,达到促进学科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提高科教研水平的目的,这必然会触及到医疗服务提供这一核心问题。以笔者的实践经验看,此类公立医院PPP项目的运作需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关于医院的定性问题。目前有两种选择: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院,但明确公立医院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产权实现多样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规定:“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可见,目前的政策导向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考虑到坚持医疗事业的公共事业属性是医改的原则性要求,且非营利性医院可享受较多优惠政策,因此,目前多数公立医院改制后仍然定性为非营利性医院。而非营利性医院的收益只能用于医院发展,不能用作股东分红,对投资人来讲,显然缺乏明确的收益回报机制。公立医院改制成营利性医院在法理上是成立的,这种安排能够得到社会投资人的积极响应。但营利性医院的定性较为敏感,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尤其是地方性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等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公立医院,如PPP实施后定性为营利性医院,则必将要面临来自医院职工和公众的强大阻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
其次,医疗行业探索性开展特许经营。在某些垄断行业,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因此其天然具备特许经营权。然而,目前公共医疗服务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政策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公共医疗服务并非为政府所垄断,医疗服务只能称之为准公共品,就公共医疗服务本身而言并不天然自带特许经营权。但是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团队和学科优势带来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公立医院自身品牌可以探索进行特许经营。2014年10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医疗领域“特许经营”这一概念,安贞国际医院首次试水医疗行业特许经营。然而,北京市提出的在医疗领域开展“特许经营”的模式更侧重于公立医院品牌输出,适合大型知名的公立医院,对于实力有限的地方性公立医院则很难操作。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性公立医院可以进行反向操作,即探索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引进社会资本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管理团队。
最后,建立合理的收益回报机制和退出机制。PPP模式讲究长期合作、权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允许提供给社会资本合理的投资回报。但就目前公立医院PPP案例而言,社会资本参股的公立医院多定性为非营利性医院,受制于非营利性医院的收益不允许用于股东分红的规定,一般没有明确的投资回报设计或者回报来源难以满足要求,而政府多以私有化或者股份制改革方式处理,财政不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PPP项目的积极性,也存在不规范运作的风险。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在医疗行业积极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财政对可行性缺口进行补助,从而扶植实施PPP的医院更好地开展经营;允许社会资本通过参与运作后勤服务、营利性科室、配套养老、康复产业等方式,创造合理的收入来源;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设计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PPP模式,这既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也可以同时保证政府对公共医疗资源支配的主动权。
医疗行业PPP项目的运作关系到区域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核心医疗团队的稳定、医院的学科建设等,社会影响较大,需慎之又慎。虽然就医疗行业PPP模式而言,当前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是相信通过顶层设计的不断明朗、操作规范的不断完善、典型案例的逐渐推出,医疗行业PPP项目的前景会非常广阔。
□赵莹
来源:大岳咨询